2014年12月20日星期六

家書 ── 「不一樣」的聖誕

家書 ── 「不一樣」的聖誕
干兆宗牧師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 14)
  我們參與朋友的生日派對,朋友理所當然就是主角,是整個派對的焦點所在,所有節目、禮物、食物等都是為他/她而預備,但唯獨聖誕節卻不是這樣。聖誕節是記念人類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也就是耶穌的「生日」,耶穌毫無疑問,也理所當然是聖誕的主角,但現實是這樣嗎?當世人忙碌地為聖誕籌措,安排不同的節目:派對、自助餐、大食會、旅行、血拼、休息等,並高呼「普天同慶」、「哈利路亞」,唯獨主角耶穌卻渾然不知所終,但有誰在乎?倘若「聖誕」的主角已不再是耶穌,還算不算是聖誕?抑或我們只是漫無目的地過著不一樣的「聖誕」?

  眼下的世界,「聖誕」已變得不再一樣,因為世人不在乎,但主耶穌卻在乎!就在二千多年前,遠在伯利恆野地的一個晚上,有一班牧羊人看守著羊群。野地四週本是寂靜無聲、漆黑一片,只有月亮高掛半空,還有天上的繁星帶來點點星光,卻突然有一位天使劃破長空,從天而降,對牧羊人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正當牧羊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之際,有一大隊天兵同天使同時出現,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這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出生時的情景!不是在皇宮而是在馬槽出世;不是萬人擁戴、夾道歡迎,而是寂靜無聞、無人知曉。主耶穌謙卑來到世間,為的就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為的就是要將真正的平安歸與神所喜悅的人。但誰會是神所喜悅的人?當世人滿不在乎誰是主角地「歡渡聖誕」,誰還會惦掛、認清聖誕的主角?誰還會認真地記念、思想主耶穌的降生?豈不正是那些經歷過真正平安,願意愛祂、遵祂命令而行的人?
  世人不在乎,但主耶穌卻在乎!祂在乎你和我有無惦掛、認清祂才是聖誕的主角;祂在乎你和我有無認真記念、思想祂的降生。願我們一起歡渡真正「不一樣」的聖誕,作一個神所喜悅的人。
(2014.12.20-21)

2014年11月15日星期六

家書 ── 何處有平安

家書 ── 何處有平安
關彰義傳道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 14:27)
  佔領行動歷時已逾一個月,部份發起人已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但仍然堅守在不同佔領區的市民到底何去何從?要求警隊執法維持法紀的聲音四處響起,香港未來的演變又會如何發展?這些都是令人擔心及憂慮的事情。此時此刻,求主堅定我們對主的信心,在祂裡面得著平安。
  「平安」不在乎外在擁有甚麼,是在乎人內心信靠誰。世上沒有甚麼地方是絕對平安的。就算我們的居住環境政治平靖,但看看我們日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家中、工作或朋友之間,常常都有爭執、猜疑,帶來很多傷害(「佔領事件」,支持及反對雙方帶來的張力,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叫我們心裡感到不安。「平安」著實是人心裡的事。
  聖經描繪到這世界因人心裡有罪,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因此只有部份及短暫的平安。罪使人與神及人與人的關係破裂,羅馬書五章講論到人信靠耶穌,與神和好,才能得到真正、永遠的平安,且有平安的心靈去面對世界的苦難。
  有一個有錢人想得到平安,於是他舉辦了一個繪畫比賽,要求參賽者畫出平安的意境。評選的時候,入圍的畫有平靜如鏡的湖水、有微風吹拂的樹、有青翠的草坪、有一群靜靜吃草的羊,觀眾對這些作品都拍案叫絕,可是最後一幅作品,卻畫出奔騰澎湃的瀑布,還有狂風閃電、雷雨交加,其中有一小樹枝被狂風吹到懸崖的小石上,有一隻飛雀在這枝上的雀巢安然閉目生蛋,跟著展開雙翼保護小蛋,流露著笑於暴風的平安。最終這幅畫取了冠軍。
  聖經所說的平安,並不是抽離於人生遇到的風暴。這幅畫裡的飛雀就像耶穌基督,與信靠祂的人同在,保護、看顧他們,縱然遇到風暴,因著耶穌的保護,我們得著真正的平安,可以笑於暴風,所以我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2014.11.15-16)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家書 ── 普世價值

家書 ── 普世價值
曾翠雯姑娘  

  聖經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對信者來說,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然而,其核心價值又有多少人知道?雖然全本聖經滿載了宣教的信息(註1),但信徒又能在其中發掘多少宣教的經訓?或許我們一直不常以差傳(註2) 的向度或意識來讀經、研經,慣以靈修式來閱讀聖經,以致可能只著重個人感受,忽略了聖經本身的整體重點。
  今天,教會在地上的價值和目標又是甚麼呢?有否配合上帝的計劃?假若我們認為教會的價值和目標,是讓人得著福音的好處,並在信仰上一步一步成長,經歷神的愛和大能,使祂的榮耀得以稱讚,這是對的,然而,我們不應只顧及個人在福音上的滿足,也應花時間認識了解何謂「差傳」。簡單來說,「差傳」就是信徒向世人顯示神的榮耀,經歷祂的大能,最終讓人認識及接受福音,並一同前來敬拜主。
  此外,信徒應該明白神的心意是讓萬國萬民來敬拜祂,正如經上說:「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 150:6)但誰會貼近神的心,關心祂所關心的事?豈不正是神用重價救贖的兒女?此外,哪裡需要人去傳福音?若一個民族沒有人聽過福音,這地方就必定需要「差傳」。就算有些群體已有信徒或教會,但很多時廣傳福音、建立教會的力量仍然很有限,若沒有外來的資源和力量帶進,福音根本就不能在這些地方得以擴展。
  近幾年弟兄姊妹對差傳的意識漸漸提升,這是值得欣喜,然而大家對這課題的關注又有多深?最基本可以藉著祈禱、奉獻、參與差傳聚會,去體驗神給信徒的大使命實踐。感謝主!華基堂對差傳的負擔一直有增無減,但卻經歷差傳奉獻不足,或參與人數寥寥可數。為何神看重的事,願意投入的人卻不多。保羅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 9:16)我們作為主的門徒,會否像保羅一樣,竭力以不同形式參與宣教工作?讓我們反思生命之餘,也對準神的心意,憑信心回應祂的召命!

(註1) 宣教意指事奉者進入文化差異的非基督徒當中,以對方文化特色傳揚福音,歸主者也不需離開自身文化。
(註2) 「宣教」與「差傳」二詞通用,差傳是有差遣和傳講,差者與傳者是二合為一,兩者息息相關,不可分割。
(2014.10.18-19)

2014年9月20日星期六

家書 ── 薪火永傳

家書 ── 薪火永傳
熊文傑  

  下星期便是華基家踏進 45 周年的堂慶大日子,有幸能夠回港參與,與大家一起見證教會的成長及發展。感謝神,那天也是小弟接受按立的日子,故此幾天前湯牧師特意給予機會,讓我在此分享有關的感言。回想起……
   兩年前湯牧師向我提及執事會通過我按牧的計劃時,心感不配;
   到了預備按牧過程的閱讀及撰寫反思報告的階段時,心情激盪;
   今年一月回港接受區聯會資深牧者考核的面試前後,心靈平安;
   此時此刻,心仍感不配,但卻常常自勉,心存儆醒。

  總括而言,我感到雀躍的是自己的信仰及事奉人生,彷如走到了另一個里程碑。三年多前受教會差遣往西非宣教至今,事奉角色已經有很大的轉變,但令人欣慰的是過去在華基堂短短幾年的牧養服侍,至今仍得到眾同工、長執及會眾的支持和肯定,地域和時間並沒有叫我們同工之間的情誼以及牧者與信眾之間的關係帶來很大的轉變,這情況對我現在及未來的事奉實在是很大的鼓舞。
  另外,得悉詩班會在堂慶當日為主呈獻詩歌《薪火永傳》,其原創英文詩歌是 Steve Green 所寫的 Find us faithful。這首在十多二十年前曾風靡一時的基督教名曲,一直被神大大使用,鼓勵了眾多年輕信徒起來,投身成為傳道人或宣教士,我也是其中一個。在此很想藉詩歌中的幾句歌詞,與大家互勉—
   "……May the footprints that we leave, lead them to believe to believe
   And the lives we live inspire them to obey And the lives we live inspire them to obey
   Oh may all who come behind us find us faithful." Oh may all who come behind us find us faithful."
   (願我們所留下的腳蹤,能帶領他們去相信;
   與我們所活出的生命,能激勵他們去遵行。
   願所有往後跟隨我們的人,也能找到我們忠心的見證。)

  這段歌詞正是我在神面前立志的禱告,盼望你也常常策勵我,為我和太太祈禱。
  最後要感謝教會牧者、長執的肯定與推薦,並會眾的鼓勵與支持,及宣道會區聯會眾牧長的考核與幫助,讓我可以被確認牧職的呼召及獲授牧師聖職,特別是湯牧師多年以來給予事奉的的機會,完全的信任、支持及勉勵,給我作為一位牧師應有的委身及「瞓身」的榜樣。盼望往後的日子,我的事奉人生也能成為年青一代的榜樣,帶領他們去相信神的應許及激勵他們去遵行主的真道。願所有往後跟隨我們一 眾牧者腳步的群羊,也能找到我們在主裡忠心事奉的見證。
主僕
熊文傑
(2014.09.20-21)

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

家書 ── 聆聽上帝的聲音

家書 ── 聆聽上帝的聲音
布秀慧傳道  

  「與神同行」是基督徒畢生要學習的操練。藉著靈修、祈禱和退修等,我們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並靠著祂所賜的力量,實踐祂的旨意,與祂同走人生路。
  在各種退修中,踱步默想是指在慢步時,安靜心靈,對上帝的聲音有敏銳的觸覺。按照基督教的傳統,我們是「在神的顧念下行走人生路」,這觀念亦常是舊約詩篇的主題。基督教有一種普及的踱步默想方式,就是「明陣」。「明陣」在主後七、八世紀開始在教會的歷史出現,並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再重新興旺起來,吸引多人參與。「明陣」的迂迴曲折路徑,正是人生歷程的寫照。
  在今年三月,我參加了祈禱組的「明陣」退修日營。我帶著「上帝祢對我有甚麼啓示」的禱告方向步入「明陣」,見到彎彎曲曲、未知前路的路徑,心中深感人生仿如這樣,繼而不其然有種不安穩的感覺。不過,正在此時,上帝一次又一次地對我說,地上的路線便是祂的旨意,只要我照此一步步向前行,祂必與我同在。漸漸地,上帝加強了我對祂的信心。過了一半路程,我更懷著興奮、雀躍的心情,向前行走。感謝主!藉著這次退修,祂加添了我的力量和勇氣。
  或者大家會有疑問,在祈禱、退修中,我們可以怎樣分辨那些是上帝的聲音呢?在傅士德(Richard Foster)所著之《聆聽的禱告:學習靜默禱告的旅程》中,提及信徒如何分辨上帝真實的聲音。首先,上帝聲音的本質像是有分量的某種衝擊,烙印在我們的意識裡;第二,有關上帝聲音的語氣,是帶著高度的平安、喜樂,令人信服;第三,上帝聲音的內容,總是合乎聖經所啓示的真理。除此之外,只有我們願意降服在上帝面前,樂於邀請祂掌管我們的生命,並且抱著一顆懺悔的心,才可讓上帝充滿我們的心思意念。
  「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約十 3~4)
(2014.08.16-17)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

家書 ── 清潔的心

家書 ── 清潔的心
熊文傑宣教士  

  華基家的每一個弟兄姊妹,您們好嗎?還記得上月離港時仍帶點清風送爽的感覺,剛回到炎熱且潮濕的迦納北部,至今還未十分適應,我們的胃口也不是太好!一個月已經成功清減回復至去年十二月,回港前的標準身型。
  在我們過去三個多月的述職及休息期間,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我們親切的問候和關心,熱熱鬧鬧的一起飯聚,個別與一些弟兄姊妹分享傾吐心事,主裡一家的情誼沒有因著時間、地域的分隔而消散。好多謝你們仍然當我是你們的牧者、同工、朋友、同行者、關心的對象,當你們有特別的需要時,仍然記起我,問問我的看法,這是我從未想過的!
  過去幾年,雖然大家的生活有明顯的轉變,包括由學生至出來社會做事、由單身至成家立室、由溫馨的二人世界至為人父母,另外工作崗位的轉變,甚至失去家人至親。在不斷轉變的人生歲月裡,有時也會感到一個人無力面對。就以我們在非洲工場的生活為例,我們沒想到會跟韓國籍的工場主任成為朋友,雖然大家的年紀有近十五至廿年的差距;然而,很多時候,他們也是最能明白我們想法的人,給予我們的支持也是最體貼且適時的。同時,我們有幸在不少時間,是他們詢問意見的首要對象,深感彼此之間的信任,沒有因為文化、國籍之差異而生障礙;反之,當大家都並非用自己的母語溝通時,就會真的放下自己,在互動的關係中能夠有更多的包容、體諒及接納。
  這幾個月以來,特別多讀《提摩太前、後書》,想到在末世的日子,社會越來越多新鮮的議題,叫牧者及信徒作回應與討論之同時,我們實在需要認定「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一 5),也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 22)故此,我也學會每天自問:「有否常存清潔的心(pure heart)?」當我們對人對事常帶著一顆清潔的心及純正的動機時,如近朱者赤的道理一樣,驅使我們懂得找一些同樣清心的人,一起團契、彼此代求、共同合作。
  這一次的回港,我們有機會在華基中不同的團契分享,身處其中有一種特別莫名的感覺;看到又感受到各群體的感情及凝聚力(bonding)有明顯的不同。也許,大家深明在這個俗世的洪流中,需要你和我,成為洪流中的一道清流吧!
  盼望在九月的四十五週年堂慶時再會!
你的弟兄
Matthew 熊文傑宣教士
(2014.05.17-18)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家書 ── 主復活與再來

家書 ── 主復活與再來
麥劍鋒傳道  

  今天很多香港人提起「復活節」,只會聯想起復活節假期、復活蛋等等。最近報章有一則報導,很多大型商場提早擺放復活節裝飾,而旅行社也預先宣傳復活節報團優惠,為要提醒市民去購物和旅遊,難道復活節只是為了旅行和消費?!或許有教會背景的人,會知道復活節是紀念主耶穌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受死後第三天復活。但主耶穌的死和復活在今天與我們有何相干?希伯來書 9 章 11-12 節︰「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對於當時信主的猶太人來說,主耶穌作了屬天的大祭司,用自己的血救贖世人的罪。上帝的兒子道成肉身,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拯救我們這班罪人。
  德國神學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在《被釘十字架的上帝》(The Crucified God) 一書中提出主耶穌的死和復活有兩種意義,第一種是歷史上的意義,在人類的歷史上主耶穌的確生存過,也真真實實地在十字架上死亡,之後又從死裡復活。這意義不單針對初期教會的異端幻影說,也挑戰近代的自由神學,更重要是歷史上主耶穌的死和復活,成就了末世性的信心,特別是當時看見主耶穌死亡和復活之門徒,帶給他們信仰上的新元素,就是聖靈和信心,(註1)以致他們面對末世的新挑戰,原始經歷就成為門徒的信心之核心所在,正如保羅在林前 15 章 14 節所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第二種是末世性的意義,主耶穌的死和復活帶給我們一個末世性的盼望。上帝使主耶穌復活,令我們知道有一天,上帝同樣會使人復活,並且有審判,在但以理書 12 章 2 節︰「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誠然,我們今天的著眼點要放在主耶穌復活帶給我們永生的盼望。與此同時,在末世的日子裡,我們要知道主耶穌不是死了和復活了,故事便完結,更重要是主耶穌的再來。所以我們宣道會的四重福音裡,其中一個重要的宣告就是「耶穌是再來的王」。華基堂的弟兄姊妹,但願我們在末世的世代中,雖然面對世俗不同的逼迫,但仍然不失卻對主的信心,只因為我們深信有一天復活了的耶穌必坐著雲彩回來,成就終極的盼望,這才是復活節真正的意義!

(註1) Moltmann Jürgen, The Crucified God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3), 160-161.
(2014.04.19-20)

2014年3月15日星期六

家書

家書
湯頌年牧師  

  宣道會華基堂立會迄今已踏入四十五年了,上帝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在祂恩領下,華基堂得以茁壯成長。過去,我們也好像以色列人一樣,經歷了出埃及,進入上帝所應許流奶與蜜的迦南地,上帝帶領我們離開華富邨遷址來到田灣,建立華基堂在香港南區這戰畧的位置上作為燈台,祂要我們為鹽作光,靈命進深,承擔使命,為主見證,榮 神益人。我們沒有可誇口的,一切皆是主的恩典,「惟獨耶穌,惟獨恩典」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和信息。
  過去,我們堅持以「兩條腿走路」的模式發展教會,我們效法耶穌的樣式(太 4:23-25),遵行祂的「大誡命」(太 22:37-40)和「大使命」(太 28:19-20),以傳道和服務並重並行去傳揚福音,服侍社群。我們深信上帝的國度必會像芥菜種般的不斷擴展。過去在上帝的恩典和帶領下,祂不斷拓展我們的地界,使我們坐落在佳美之處,2001 年我們購入毗鄰的匯豐銀行為副堂,2006 年我們租用毗鄰的慧妍雅集書院作主日學之用。我們深信上帝的應許:「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應許的話賜給你們了。」
  今天,我們的處境也好像當年以色列人一樣,縱然我們已經進入應許之地,但仍未能得著全地為業。我們在擴堂的事工上,仍然遭遇許多的困難和阻礙。早前,幾經困難,準備洽購的兆暉大廈一樓(即麥當勞樓上)作為教會會址,目前仍處於膠著狀態;慧妍雅集書院會因收生不足,被教署勒令停辦,已接獲校方通知將於今年七月不再租賃學校課室給我們作主日學之用,種種困難擺在我們面前都會使人灰心喪志,但這正是我們投靠上帝,得見上帝的作為的時刻,上帝吩咐我們:「只要信,不要怕」,祂要我們剛強壯膽,因祂曾應許必與我們同在。
  今天,讓我們彼此同心,如同一人,憑信承擔使命,殷勤作工,將我們一切的事交託給上帝,並倚靠祂,看祂如何為我們成就大事!
(2014.03.15-16)

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家書

家書
干兆宗牧師  

  由於教會地方長期不敷應用,故一直在區內尋覓適合地方,並以「積極部署,謹慎行事」的態度去計劃擴堂。感謝主,在尋尋覓覓了一段時間後,去年教會終於鎖定了兆暉大廈一樓全層(即麥當勞樓上)作為目標,經執事會詳細商討後,一致認為無論地方的大小及負擔的價錢等均覺適宜,遂在短時間內趕緊編印《擴堂計劃建議書》,讓會友清楚了解整個擴堂計劃各方面的部署,並於去年 12 月 29 日(主日)的臨時會友大會中提交有關議案,最後以超過 97%的壓倒性比例,通過授權執事會全權處理洽購事宜。
   原以為很快便可落實洽購價錢及簽署臨時買賣合約,無奈卻橫生枝節,意外地發現要購買的地方,平台有一部份給麥當勞放置了幾組散熱器。經探討後,發現是麥當勞租用樓下舖位時,業主同時容許他們在平台地方放置這些散熱器。
   於是,執事會便跟業主就清拆這些散熱器的法律問題進行磋商。現階段這些問題已有一定進展,但未完全解決,故暫時仍未能簽署臨時買賣合約。無論如何,執事會定必全力跟進,期望盡快釐清所有法律責任,達成協議。
  故此,我們需要大家的信任,更需要大家在代禱上的記念及支持。我們相信萬事皆由上帝所掌管,並且祂的旨意是「善良、純全、可喜悅」(羅十二 2),縱然遇到困難,我們卻要學習忍耐等候及仰望祂,相信祂與我們同在,並會帶領我們經過。箴言也這樣提醒我們:「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 9)。面對前面的道路,我們需要積極「籌算」,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但無論怎樣部署計劃,結果往往不是人能控制。我們倚靠的不是自己的「聰明」,而是耶和華上帝,因為只有祂才掌管一切,祂也必指引我們當走的路。
(2014.02.15-16)

2014年1月18日星期六

家書 ── 「WWJD」

家書 ── 「WWJD」
許金彬傳道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 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希伯來書四 14-15)
  小時候,教會曾推行一項運動,名為 WWJD。WWJD 每個字母均代表一個英文字,即’What Would Jesus Do’,也就是「如果讓耶穌來做,祂會怎麼做?」的意思。這運動的開始,源自基督徒領袖察覺教會受到世界各樣不同醜態所影響,如放緃情慾、兇惡殘暴等,便鼓勵基督徒凡事先思想和自問:「如果耶穌面對這些事,祂會怎麼做?」
  當時我覺得這運動多少有「搵笨」之嫌,因為自覺沒有可能做到,為什麼?因為主耶穌是滿有能力的聖子,祂不但擁有使瞎子看見、聾子聽到等能力,更能使死人復活,祂做得到並不表示我也有能力做到,這是「搵笨」之處。但另一方面,耶穌並不是動輒就使用超能力,若我們細心察看耶穌受魔鬼試探的記錄,祂從未用超能力去對抗,反而是用聖經的話語去回應。事實上,耶穌基督是要向我們示範怎樣面對試探!
  約翰壹書二 16:「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些正是始祖和耶穌基督所面對的誘惑(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面對同樣的誘惑,因始祖不熟悉神的話語,以致被蛇引誘犯罪;反觀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用經上所記的,就是神的話語去一一面對,化解從世界而來的誘惑。
  1 月 19 日為教會主日學的開學禮,無論你有否計劃參與,甚或已錯過了,但我在這裡向各華基人發出挑戰,讓我們重拾華基的傳統:「不是主日學的學生,就是主日學的老師。」鼓勵大家積極參與主日學,讓我們的生命在神的話語聖經上扎根成長,好讓在這末世的時候,面對異端、面對不同的試探和挑戰時,能用上神的話語去回應。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廿二 37-39)
(2014.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