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

家書 ── 「平安歸於祂所喜悅」

家書 ── 「平安歸於祂所喜悅」
曾翠雯傳道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 路 2:14

  將近12 月下旬,平安夜、聖誕夜、聖誕節交換禮物、聖誕大餐、聖誕佈置及聖誕樹等這些相關詞彙,可通過實景、文字或口述展現出來,無疑這一切為佳節增添不少濃厚的節日氣氛,但同時又怎樣令聖誕節道出真正的意義來?

  事實上耶穌的降生並非帶來平安的信息,至少兩歲以內的男孩都要被殺。然而,聖經告訴我們天使宣告惟獨 神所喜悅,蒙祂悅納的人,才可得到這心靈的平安,人與神和好(平安)的關係,便是藉着相信基督而得。

  在1914 年年底前,同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聖誕節時,出現了一封為了和平的「聖誕節公開信」,這是由101 位英國婦女參政運動者署名並寄給「德國與奧匈帝國婦女」的公開訊息。教宗本篤十五世在 1914 年 12 月 7 日,向交戰中的各國政府呼籲簽訂正式的休戰協定,懇求「至少在天使歌詠之夜,讓槍炮沉默下來」。然而,這項呼籲被各國官方嚴正回絕。儘管雙方沒有正式休戰,但仍有約10 萬名德軍和英軍沿着西線陸續中止了戰事。第一個休戰案例始於 1914 年 12 月24 日的平安夜,當時德軍在比利時伊珀爾地區開始裝飾起他們的戰壕周遭。這些德國士兵首先在他們的戰壕與聖誕樹上擺上了蠟燭,然後唱起聖誕頌歌來慶祝;英國士兵也唱他們自己語言的聖誕頌歌作為回禮,接着兩邊互相彼此喊着祝賀聖誕節的話語。很快地,雙方在無人地帶開始有一些交流,士兵們互相交換起食物、香煙和酒等小禮物,還有像是鈕扣與帽子等來作為紀念品。在那一夜,該地區的炮火真的陷入了沉默。這次休戰也讓士兵有空檔的時間,把陣亡的同袍帶回各自戰線後方集體埋葬。此外,雙方也共同舉行了聯合禮拜。到現今歐洲仍有為這次休戰作紀念活動,仍不會被人遺忘。(節錄自維基百科)

  讓我們來思想一下:當慶祝聖誕節時,我們帶着的喜樂,是因為人們營造了歡樂的環境氣氛下而得到短暫的快樂,還是因那一位已超越環境和苦難的上主所得的呢?盼望在十二月,與人慶祝佳節之時,勿忘記主為我們而來、祂是為我們降生。1914 年軍兵或許也明白聖誕節的意義,我們雖不至於身在一個屬世的戰場上,但我們的屬靈生命卻常處於戰場上,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這樣宣告和平,只有從上主而來的平安,沒有任何人可奪去的。祝願眾弟兄姊妹得到屬天的平安。
(2021.12.19)

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家書 ── 「我的不足,主的補足。」

家書 ── 「我的不足,主的補足。」
黃宗彥傳道  

  你們好,我是黃宗彥傳道。已經信主34年,事奉也有19年(神學畢業後)。我是一個不喜歡寫作,用文字表達的人。這就是「我的不足」,或是一點點的限制。不過,我的經歷,就是從這範疇開始。

  在大學時,我信了主。主給我智慧,我選了「純數」為主修。因為我讀的科目,只有複雜的理論及邏輯的算式,我只需要用數字上的邏輯運算,甚少寫文章(不用數千文字表達)。感謝主,我終於大學畢業了。然而,我有呼召事奉主。所以我遲早都要讀神學。讀神學有什麼困難呢?就是要寫文章交功課;還要寫上五或六千字。這是我不足的範疇,我的限制。我如何面對呢?事奉主,就要讀神學﹗﹗

  畢業後,我做了三份工作;當中有五年,是當數學科的中學老師。之後,我進入另一階段--讀神學。不過,讀神學,就要寫文章。然而,「事奉主」就要依靠主;而「不是」看自己。「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提後2:1)依靠還依靠,功課始終「要做」;寫作就是練習,也是一個過程。依靠主,難關一個一個的過去,一科一科的修畢;終於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最少三萬字以上。對我而言,絕對是極大的難關。我當然要努力、盡力地去做。「並且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裏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裏得堅固,將榮耀歸給上帝,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做成。」(羅4:20-21)感謝主,我終於畢業了。

  我進入工埸,事奉了兩間教會,前後十年。我停了下來,再進入神學院進修。我修讀「禮儀學」,我「最唔識」的範疇--崇拜禮儀。課程要修十科,至於畢業論文,最少八萬字以上。進修的過程中,我只能相信主;「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我部份時間進修,亦半職參與教會事奉。前後六年;我用了三年時間,修改畢業論文(寫完初稿後,不斷修改);我經歷了曠野的等候、眼淚、無止境的修改,再修改,再修改。感謝主,我終於畢業了。

  一個不喜歡寫作,用文字表達的人。主用祂的方法及時間,去訓練他;使他可以去事奉祂。人不是完美的,始終有不足的地方。我的不足,主的補足。「但誇口的,當指着主誇口。」(林後10:17)

  我可以,你也可以,被主使用。
(2021.11.20-21)

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家書 ──「兩件改變我的事」

家書 ── 「兩件改變我的事」
朱均海傳道  

  1982 年的一個暑假,哥哥帶我參加暑期聖經班,聖經故事十分吸引我,再加上就讀一間基督教小學,所以對於耶穌的故事也不太陌生,在頭腦上知道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十分偉大並很吸引我,在聖經班裡認識了一些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主日學老師悉心教導也十分和藹可親,這讓我認識到除了家人及同學以外,原來還有這一班基督徒群體,當暑期聖經班完結後,不久也開始參加了一個「少年團」,沉默的我很少主動和他們說話,在團契中透過遊戲、導師的講解、使我認識了神更多,記得在一次團契的聚會中,傳道人再簡單地說出耶穌基督的降生、釘十字架、復活原來是為了我們這班罪人,心中很受感動,憑著單純的信心及認知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決志信耶穌。

  另一件事情的開始是在我的中學時代,腦海出現一個念頭就是要讀神學,當上一個傳道人,那時的我確實羨慕一個全職事奉的人,他們能全心全意的去走全職事奉主的道路,但同一時候想到讀神學是距離自己很遠的事。首先總覺得自己讀書不太聰明、很自卑、總覺得別人比自己能幹,其次是因為覺得自己太年幼,人生閱歷太少,自己定下要在社會上有一點點人生經驗後才踏上,那豈不是更好嗎?又可能自己想得太多,神未必是選擇自己的呢?神真的要我這樣行嗎?那時,心裡想要經歷衪,以致清楚是祂的心意,就是這樣我在心裡向神禱告。以上三個所謂的攔阻,就一直在心中盤算……,到了 1999 年 10 月份參加了教會三福訓練,而同時期台灣發生地震,看見許多大廈倒塌,一夜間不知死了多少人,心想這些在睡夢中死去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未認識主呢?有多少未得救的靈魂呢?心中起了很大迴響。當時我在一間老人中心工作,常常都會舉辦一些康體活動,也常有一些禮物轉贈給長者,那時想我雖然能間接地幫助他們,解決物質的供應及一時的快樂,但是永生的福樂他們可會得到嗎?在三福訓練期間,知道我的母親患了癌症,而癌細胞也擴散了,心想如果這些事是攔阻的時候,我更不要放棄去尋求全時間事奉的機會,深信無論如何,衪必會帶領和保守,同年的 11 月參加了在荃宣舉辦的差傳奮進大會,講員的信息再一次感動自己,我還可推卻嗎?若再不踏上,要到何時呢?那時我正式立志:主啊!我願意獻上。因為耶和華以勒,衪必有供應及預備,接著在 2000 年 9 月我正式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亦以有服事主的心為樂。
(2021.10.16-17)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家書 ── 「堂慶曲之裊裊餘音」 

家書 ── 「堂慶曲之裊裊餘音」
熊文傑牧師  

  今個月是堂慶月,過去兩星期的崇拜中,聽到敬拜隊在奉獻的環節中獻唱過去不同時期的堂慶主題曲……非常感動的同時,也為教會有這麼多詩歌創作恩賜的弟兄姊妹感恩,這並不是一般教會能夠有的特色。

  若是細心,你會留意到多首堂慶歌(包括:25 週年的《善美之家》,35 周年的《愛聚這家裡》,40 周年的《主伴同行》,45 周年的《真理活泉》,50 周年的《恩臨這家》等)的主題都是環繞到「教會是家」的信息。什麼是家?除了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在信仰上表示我們是在華基堂的共同經歷下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也在這基礎之下,建立我們的信仰,當中每個成員都是非常的重要,一個也不能少。我要感謝大家的接納,縱使我不是在華基堂信主和成長,但大家由十五年前,我初入職成為傳道同工開始便接納我,十年前大家甘心樂意的差派我和我的太太,代表大家到西非宣教;七年前的堂慶,亦得到大家的肯定,被按立為華基堂的牧師,到上個月初開始成為教會的堂主任……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有什麼原因叫大家可以信任一個無論是在經驗及自覺能力不足的人,去帶領大家走未來的另一里路呢?」 -- 除了是大家對神的信心之外,也許是大家確認我是「圍內」的一個(即是屋企人)。

  另一方面,這些詩歌都強調到我們所屬的群體是要一同見證神,以傳揚福音去擴展祂的國度。一再提醒我,華基人不應只是滿足於我們相熟的圈子內,我們也是一群熱衷於走出去,與鄰舍分享神的恩典,將救恩好消息傳揚的屬靈群體;與此同時,也樂意接納新成員的加入,一同去學習真理,結伴同行信仰路。過去的五十二個寒暑,我們以這種模式一直走過,相信往後的歲月,也是如此同行互勉支持。

  或許有些時候,我們會被生活的忙碌,對信仰的迷失,冷淡或甚至乎忘記了這些元素;就讓我們在堂慶月中,多從不同的堂慶曲中,細味一下歌詞背後的真義,相信這些深觸心靈的詩歌,除了勾起你一些重要的教會生活的回憶,也必定鼓勵我們每一個,再次更新自己,活出華基人 DNA 的特徵!
(2021.09.18-19)

2021年8月17日星期二

家書 ── 「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家書 ── 「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顏靜傳道  

  華基家的弟兄姊妹:主內平安!

  很高興、很感恩有機會來華基家服侍,特別能與闊別多年的弟兄姊妹重逢是一件十分興奮的事!這個大家庭有我兒童主日學的老師、有我青少年時期的導師、有我在房角石服侍時的同工,感謝神讓我們再次在屬靈生命路上重逢。

  我9歲時就信主了,我常與人說笑:我是在街上被一位傳道人「執返教會的」;當天湊巧是星期天,我與家人到公園玩耍,或許當時那位傳道人看見我與弟妹「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故此邀請我們到宣道會利福堂的兒童主日學聚會,福音的種子就這樣開始在我的心內萌芽了。

  其後轉至華基的兒童主日學,但後來因家庭原因而離開了教會;直至升中時,或許當時我的同學看見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因此邀請我重返教會,自始我便於宣道會華貴堂聚會。

  至大專畢業那年,神在「青年宣教大會」中,讓我看見世上有許多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我清楚肯定神對我的呼召,因此我作出回應:將自己獻給神,立志一生跟從祂及為祂到福音未及的地方傳福音。

  畢業後,我分別在兩間機構服侍,因為看到自己的不足,於是,離開服侍的機構前往神學院作全時間的裝備,並主修跨文化(即宣教),更有機會於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期間前往荷蘭及南美洲的蘇利南作海外短宣實習。

  「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

  這是我中四那年,參加南區差傳年會聚會時,神藉此經文感動我,激勵我開始思考奉獻自己;而經文的前文是記載耶穌當時走遍各城各鄉,向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教訓人、醫治人各樣的病症,祂因看見很多的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就憐憫他們,其後才向門徒發出37-38節的呼召。(太9:35-36)

  弟兄姊妹,昔日主耶穌如何呼召門徒,今日亦同樣呼召我們,盼望我們有主的心腸,看見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社會,仍有許多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需要我們將福音帶給他們,正如昔日神讓那位傳道人、那位同學看見我這位迷羊一樣。

  求神幫助我們、使用我們華基家成為更多人的福音橋樑!
(2021.08.14-15)

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

家書︰「智慧人的生活抉擇」

家書 ── 「智慧人的生活抉擇」
張立民傳道  

  面對生活的不同需要,我們每天都要作出不同的選擇。近日或許在香港不同的角落,都會聽到有人談論 : 你打左疫苗針未呀 ?申請左消費券計劃未 ? 你的家人有無計劃移民……等等?

  對一般人而言,在作決定時,人總是喜歡倚靠自己,非不得已才會求教人,或尋求神的幫助。基督徒面對大事小事,要養成求問神及倚靠神的習慣,若有些基督徒很少倚靠神,他們因此就很少體會到倚靠神所帶來的平安、穩妥和指引。

  (箴言3章5-6節)「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這節經文指出我們要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倚靠神、仰賴神,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箴言的「聰明」不是指智商(IQ),是指在每天的選擇上,要追求神所賜的智慧,懂得做人、懂得做對的選擇。

  無論做甚麼事,不論是大事小事也要求問神,我們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應該留意神的看法,考慮神的想法。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神應許必給我們在人生旅程中,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引導我們作出智慧的決定。

  我們每天如何運用時間?如何安排事務的優先次序?吃什麼?買什麼?在網上看什麼網站?和什麼人來往?早上起來,選擇先把手機放下,抑或決定先親近神,將自己交給神,然後才開始今天的工作呢 ?

  盼望弟兄姊妹能夠在大小事上都倚靠上帝,曉得把握時機,懂得做人的智慧,知道如何選擇,做對的決定,每天在處事上選擇敬畏神,選擇走倚靠神的路。
(2021.07.17-18)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家書︰「再生能源」

家書 ── 「再生能源」
梅基傑傳道  

  再生能源是環保概念的一種,由於氣候變化促使各國共同相討及達致減碳節能的共識。並減少對石油及煤碳的倚賴,自然減少空氣污染的程度,因而推出「再生能源」,希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能源,以持續性充電來代替汽油發電等。

  從「再生能源」的概念,讓我想起基督徒生命上如何能「再生」,當中有兩方面可作我們的反思:i)回收;ii)再生。使徒保羅想到自己過去對基督徒的迫害,承認自己如萬物中的渣滓,是罪人中的罪魁:「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前 1:15 下) 但保羅再說:「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 1:16)

  對基督徒來說,我們都是一班蒙恩的罪人,本來應被永遠棄置的廢物,神卻將我們回收,再塑造成有用有價值的器皿。

  然而在回收過程中,我們生命的仍然有很多渣滓和雜質需要被煉盡及除淨,需要經過多個淨化程序,才可將有價值的原材料去循環再造。

  保羅以過來人身份由從前逼迫信徒到被神回收及再塑造,他在羅馬書12:2 指出「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有時候要改變人的行為和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信念等,不一定是說教和講道理;而是將人置於一個充滿挑戰,考驗他們的膽量、信心和意志的艱難處境。

  當人在被迫走出他的「安舒區」之後,才曉得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作深刻透徹及沉痛的反省。
(2021.06.19-20)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家書 ── 細味上帝︰用五感禱告

家書 ── 細味上帝︰用五感禱告
馮陳碧珊傳道  

  上主日,余梁雪君傳道在講道中提醒我們要學習愛自己,善待自己。她提及有不少人會以一些手作(手藝創作),讓自己從繁忙的生活及紛亂的環境中得享片刻的休息及安靜,療癒一下心靈。確實,手作的過程,能讓自己放鬆下來;過程的專注,能幫助我們從紛亂的思緒中的安靜下來,放慢的去感受當下的事,是一個善待自己,減壓且學習享受生活的好方法。

  熟悉我的弟兄姊妹也知道,我也十分喜歡學習及鑽研不同的手作,包括手工皂、擴香石、皮革、木雕,水泥等等。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有藝術天份的人,自少也不熱衷於任何手作玩意。但數年前開始學習手作,除了是為了減壓外,最大原因是想幫助自己學習放慢下來。我是一個十分性急,且停不下來的人。因此,透過手作的過程,讓自己靜下來,深度操練自己的專注的同時,也觸摸一下自己當下的狀態,聆聽內心的聲音,與心靈對話。

  慢慢下來,透過手作的過程,除了聆聽自己的心靈外,也是聆聽上帝的一個時刻,是一個很好的禱告時間。很喜歡一本書 《細味上帝:用五感禱告》 ,很多時候我們的祈禱,通常會跟外間世界隔絕,只專注於內在靈性的事情;但這書卻邀請我們「透過日常觸摸得到的東西來親近上帝,甚至運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去感受面前的事物,以致在各處均可遇見主。一塊石頭、一雙鞋、一支筆──都能讓我們進入禱告,經驗上帝的同在。」

  從我們的生活及受造界的一切,也可以發現到上帝臨在的記號。因此,我們除了可透過上帝賜給我們的五種官能,作為理解並欣賞週遭的世界的重要方式外,也可透過這些官能,作為禱告,親近上帝的方式。此書中每一課也是一物件為主題,幫助我們透過這物件,用五感進入禱告。

  我也常常依照此書的方向及指引學習用五感禱告,有些時候,我會在專注完成一件手作後,趁著慢下來及靜下來的力量仍未消散時,再以這自家制成的成品,用五感禱告,進一步聆聽自己內心及上帝的聲音,以己最真實的一面與上帝對話禱告。實踐五感禱告的方法很簡單,首先當你手上拿著你想用來操練的物件後,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服的坐下來,並開始這禱告 5 個部份:

  集中:先閱讀一些禱文,幫助自己重新感到上帝的臨在,
     也預備自己與上帝的「同在」。
  細味:運用五感去慢慢的觸摸、觀看或運用其他官能去
     認識你手上這物件。
  聆聽:專注閱讀聖經經文,讓上帝的話語縈繞在你的腦
     袋中,與你剛才用感官所感受的融合。
  思忖:領會一下我們對這物件的認識,細想其中與靈性
     的關係。
  回應:探索我們在這實踐中的經驗,對生活的反思,並
     且對上帝「同在」的領會。最後,以禱告作為結
     束及回應。
  確實,禱告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個人的興趣及生活也可成為禱告的基礎。讓我們就以更多不同的方式進入禱告,細味及經驗上帝的臨在。 
(2021.05.15-16)

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

家書 ── 愛火承傳證主恩

家書 ── 愛火承傳證主恩
湯頌年牧師  

  《約翰福音》9 章記載了一個耶穌藉着醫好生來瞎眼者的神蹟,向世人宣告祂是基督,是世上的真光、天地的主;並囑咐門徒當趁著白日多作主工,承傳愛心,以生命彰顯 神的作為和榮耀。

  人面對苦難,最易逃避和怨天尤人,逃避是人天生的防禦機能,人總想逃避或諉過於人,所以當面對苦難,「因果論」和「天譴論」都大有市場。昔日,當耶穌注視這位生來眼瞎的人時,門徒就以「因果論」和「天譴論」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v2)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v3)耶穌並沒有回答或處理病的成因,或是誰犯罪造成這人瞎眼的問題;沒有解釋邪惡的奧秘和苦罪的懸迷,亦沒有解決門徒的爭論。耶穌迫切處理的是去關心這人因瞎眼帶來痛苦的事實。

  神的「作為」就是 神的「榮耀」,如光在黑暗中照耀使人能看見,並因看見 神的「兆頭」認識 神,將榮耀歸給 神。然而苦難和病困怎可能是 神的作為? 神的榮耀?有時,苦難和病患迫使人安靜下來用另一角度來看事情,反省人生。甚至可成為變相的祝福,使人從錯誤的方向回轉歸向真 神,得着豐盛的生命。

  受苦困者必須被重建,但重建的動力在那裡?生命仿如已坍塌的廢墟,又如何重建?一切的重建工作必須以心靈重建為根基。人要被「信」、「望」、「愛」重建。

1. 以信心重建

1.1. 重建受困苦者對人的信心
  這人在絕望中願意開放和放下自己,接受耶穌的幫助,以信心回應 (約 9:6-7) 。尋求和接納別人的意見和援助,開放和放下自己,是心靈重建的第一步。我們應該幫助受苦困者建立起對人的信心。

1.2. 重建受苦困者對自己的信心
  有自信的人能接納自己的過去、自己的限制、缺點和失敗,願意面對和解決問題,並且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自信的重建是心靈重建的第二步。我們應該幫助受苦困者正視現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苦難,重建自信,活在當下。

1.3. 重建受苦困者對 神的信心
  對 神的信心是對人和對己信心的根基。現代的心理治療要人開放自己,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放下重擔,重投人際社會,過正常生活。但若沒有 神的介入和幫助,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穫。引導受苦困者信賴 神正是教會的終極關懷。

2. 以愛心重建
  愛能使人重拾新生、使人的生命從廢墟中被建立。耶穌主動以「愛」重建這經歷病苦,經歷生來瞎眼之痛的人。我們也當效法基督主動地以關懷、接納、同行、鼓勵和扶持來表彰 神的愛,以愛重建受苦困者。

3. 以盼望重建
  當時人被趕出會堂等同被整體社會所棄絕,人沒有了盼望,耶穌定意尋找他,給他生活的新「盼望」,這盼望不在地上,不在今世,不在人的身上,而是在永活全能的真 神身上。耶穌基督,天地的主,是人類唯一的盼望。

  耶穌呼籲信徒要「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v4)讓我們珍惜機會與 神同工,彰顯 神的作為,榮 神益人,免得「黑夜」來到,只有嘆息!神蹟發生在西羅亞池旁,西羅亞翻出來就是「奉差遣」,面對廣大禾場的需要,面對上帝的呼召,我們願意接受差遣,趁着白晝,同心協力,為主作工,為主見證嗎?
(2021.04.17-18)

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

家書︰21 載恩情

家書 ── 21載恩情
干兆宗牧師  

  時光荏苒,在華基不經不覺事奉已逾21年,我會用「21載恩情」來總結這21年的經歷,滿載著神、同工和弟兄姊妹的恩情,叫我感恩之餘,也深感不配。

  在1999年,經過數年神學訓練之後,原打算繼續「讀上去」,但「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 9),在躊躇之間,神帶領我來到華基,開始牧會的工作,其中宣講和教導一直是我的負擔。

  說實在,21年來,每次預備講章或主日學材料並不容易,頗吃力費勁,但卻是我收穫最大最豐的事奉,叫我更加肯定神話語的寶貴和真實,不單「剖開人心」(來四 12),也「指引前路」(詩一一九 105),多時站上講台,更會直接經歷聖靈的工作,祂感動說出應該講的說話,也親自作成祂的工作,而我只是祂的器皿,沒有可誇的地方。

  在這後真相時代,知識、信息爆炸而且混亂,甚至真假難辨,往往叫人無所適從,甚麼是真?那樣可靠?但我確信也認定聖經神的話語是真實可靠,清楚展示末後的日子,世局的動盪和人心的敗壞,也提醒我們,正如耶穌的教導:「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二十四 13)。

  然而,在這一切之外,最重要是叫我深覺神是可敬可畏,祂不是專找人錯處的審判官,也不是難以理解明白的至高存有,而是愛我們到底的天父,「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 18),耶穌如何愛我們到底就是天父如何愛我們到底。

  「愛神」是我事奉裡面最重要的學習。

  其次,我經歷人的恩情。記得初返教會,湯牧師便多次對我說:「Authority 是 earn 回來的」(權柄是爭取回來的),這句話成了我往後事奉的座右銘,提醒我事奉要盡力而為及悉力以赴。當然我有很多軟弱和缺點,也是一個頗隨遇而安的人,但我經歷也感謝同工和弟兄姊妹的包容和接納。事實上,華基是一間尊重牧者的教會,這是我深深感受到的,讓我有機會參與不同事奉(努力試、五旬節、智行、院牧等),也可以放心投入與不同的人交往團契。

  其中努力試事奉,由最初的抗拒到逐漸的投入,與家長及導師同行,並看著小孩的成長,他們單純直接的信心,叫我驚訝生命的改變;而每週聚會,課室內都充滿唱詩的歌聲和玩樂的笑聲,大家都釋放、投入,帶來強而有力的感染。


  多年前,有一次一班努力試家長、導師和小孩,一行 30 多人到訪我家,擠得我家水洩不通,但無礙大家的興奮投入,屋內充滿都是大家的談話聲、歌聲及笑聲,熱鬧非常;其後更一行人由薄扶林行上山頂,邊行邊談邊玩樂。這日的活動叫我印象難忘,銘記於心。

  21年參與不同的事奉,「愛人」是我第二重要的學習。

  耶穌曾教導「愛神」是最大的誡命,「愛人」是其次的誡命,感謝主,21年事奉生涯裡面,讓我有機會親身學習及實踐這兩條誡命,我想耶穌說「豐盛的生命」(約十 10)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21年事奉的日子已過去,每天來回華基及居所,每週與同工及弟兄姊妹交往團契等不同片段已成為回憶,「華基」事實上成了我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份,離別在即,心感不捨,更感無奈!但主裡我們仍是一家人,往後總有機會再見。

  大家保重,後會總有期。
(2021.03.20-21)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

家書︰聖潔齊關注,從屬神的人

家書 – 聖潔齊關注,從屬神的人
曾翠雯傳道  

  每逢過年前,大家是否都有為家居作大掃除的傳統?因著疫情所帶來的衛生認知及訓練,每天清潔家居次數頻密了,今年的大掃除是否不用以往那麼辛勞?時間是否比以前更快完成呢?

  自去年12月停止實體崇拜後,大家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返回這個屬靈的家,歸屬感會否減退,還是朝夕冀盼回來聚會的日子呢?然而,今年1月1日的「義工退修會」,這是首次以網上進行,你有留在家中出席這次屬靈家庭聚會嗎?就在聚會的前一天(大除夕),教會因其中一廁格倒灌,污水由前一晚開始湧出,並聚至禮堂前方,水深高至物件也能漂浮。除30多人合力清除污水外,對部份受污染的物品更採取「斷捨離」行動,事後更要請通渠及消毒公司來通淤塞位置及全面徹底消毒教會。每位同工和弟兄姊妹當然要自我消毒,噴消毒劑及更衣,讓自己更加安心。

  此外,2月4-6日教會舉行「滿載福樂」賀年禮品佈道及關懷行動,感恩在上主的保守下,我們接觸了100多位街坊及送贈1000個「馬柚」(馬來西亞柚子)給他們。農曆年三十那天,我們經歷了五餅二魚的故事,當我們把箱子裡的柚子逐一篩選,先把壞的掉棄,然後把好的擦乾淨,然後送給街坊。在預期休息前,我們已將所有「馬柚」送到街坊手中,人人都樂也融融。

  以上兩件事無獨有偶都在新一年發生,雖然性質有點不一樣,但提醒我們新年要立志或許願,既重視及做好一切防疫,使身體百毒不侵,另外也不忘記關注自己的靈命狀況。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
  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彼前一 15-16 )


  彼得吩咐收信人(小亞細亞的信徒)要聖潔,成為聖徒,既然我們已領受福音,有著最終救恩的盼望,並有著神兒女這獨特的身份,就要在一切事上有責任去保持聖潔,學習順服及不被私慾所同化。同樣,我們在基督裡經歷了重生,就要讓神的話來管理自己,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反映神的聖潔,不放縱自己的思想,並對抗私慾的擺佈(13-15 節)。第 16 節,彼得更引用利未記的教訓:從前以色列民住在埃及地,無奈要效法外邦人的要求,但現在到了耶和華所領的地方要過新的生活,就要放下過去,在不同的環境下重新學習成為上主的子民。但可惜以色列民不斷試探神,並期望返回過往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即使再受法老殘酷的對待,也在所不惜。他們更試探上主所差派的領袖──摩西,挑戰上主的權威,在外邦民族的感染下,漸漸地遠離那帶領他們出埃及的真神。

  利未記對聖潔的觀念是一種從屬的概念,全屬乎神,表明神的子民的生命要在邪惡的世代中分別出來,個人操守和道德上要與罪分離,過著忠於神的生活。我們是從屬救贖之主,究竟我們仍有甚麼私慾攔阻我們?有甚麼令我們忘記自己是屬於祂、忠於祂?我們是繫於與神立約的關係上。神是聖潔的,祂的子民也要聖潔,就是要將聖潔的生命顯示出來,讓聖潔成為我們的標誌。
(2021.02.20-21)

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

家書 ── 變

家書 ── 變
熊文傑牧師  

  還記得三十年前一齣荷里活經典電影 Back to the Future 2 (中譯《回到未來續集》),講到主角從 1985 年去到 2015 年的未來世界,當時初中生的我,還驚訝編劇對未來幻想的創作思維,上世紀 80 年代末已經預計到三十年後人與人之間會透過視像方式去接觸及傾談。沒想到今時今日,因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大部分會議及面談都必須透過視訊形式去進行,情況就如電影所預計。這種 「變」,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點抗拒或不習慣,但踏出了第一步,又會是另一個新的天地。

  過去一年,各地的生活節奏似乎是放緩了,慢得好像停頓下來。新常態的生活是少了大型且密集式的聚會,人的流動性驟然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從過往實體的接觸轉為網上隔著螢幕的互動。或許我們是被動,或甚至是被迫去適應網上的崇拜、團契與學習生活。兩個月前,回歸十年前曾參與的喜樂團小組,大家因著限聚而停了近 10 個月的小組生活,但見了一次面後又被第四波疫情而煞停了……直至年底前,大家首次以視訊形式進行團契,雖然花了頭 20 分鐘出出入入去試咪及試鏡,然而眾人卻因著能夠見面相聚,久違了的簡短分享交談而顯得異常興奮,上星期回復的網上查經更多了弟兄姊妹參與。此外,兩星期前的同工會議,也聽到同工分享與弟兄姊妹一起幫助教會的長者去安裝參與網上崇拜及聚會的儀器。

  我想到在限制下,弟兄姊妹願意學習新的方式,去參與崇拜及與肢體相交,甚至有弟兄姊妹樂意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叫我想起保羅昔日曾鼓勵羅馬教會的信徒:「……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 1-2)

  在此,要感謝教會兩位資深牧師的鼓勵,執事們的包容及肯定,更有不少弟兄姊妹送上祝福及支持,讓曾經帶點抗拒及不習慣 「變」 的我,開始適應下來,慢慢接受由西非闖蕩了十年,到下半年回歸教會作帶領的角色。對於這次近三十年來首次出現重大的 「變」,盼望每一個屬於華基堂的您,繼續多多提點和記念,讓我們一起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與你同奔天路的
Matthew
熊文傑牧師
(2021.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