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家書 ── 伸冤在主,主必報應

家書 ── 伸冤在主,主必報應
湯頌年牧師  

  近日因有關「逃犯條例」修訂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事件,特別是經過6.12一役之後,讓許多信徒無論是置身其中,還是透過網絡或傳媒而來的資訊,都為信徒帶來不少的衝擊,不安,甚至產生情緒上的困擾。在這大時代中,信徒如何自處?如何回應?我們有什麼出路?

  《啟示錄》所描述的異象是天上和地下;古往今來交替出現。在描述地上七教會的異象(啟2:1-3:22)之後,就回到天上的敬拜的異象(啟 4:1-5:14);之後再回到地上的災難,待揭開六印後,在七印之前又再回到天上,14萬4千神僕受印的異象(7:1-17);之後,又回到地上的災難,在吹第七號之前,又從地上的災難再回到天上的異象(12:1-14:20) 這樣從天上到地下,上去和下來,是要提醒信徒當在世生活遭遇到艱難,困苦甚至遭受迫害時,就要轉眼仰望神,《啟示錄》的主題是全能的上帝必保護神的教會和的子民。

  《啟示錄》第十二章的大紅龍和第十三章的二獸組成邪惡的「三偽一體」,他們看似力量強大,邪惡勢力狂妄自大,無可匹敵,甚至僭奪神的榮耀。但在第十四章所呈現的卻是天使宣告得勝和審判的信息,顯示大紅龍和二獸的力量和勝利並不是終極。原先張狂的獸及其跟隨者,即將面對神憤怒的審判。其實,這場爭戰從大紅龍被摔於地開始,勝負早分了。換言之,在邪惡勢力未興起和張狂之前就早已注定失敗了!

  啟 14:14-20 告訴我們在未日審判時,「一位好像人子」坐在白雲上(白色寶座)頭戴金冠冕,手裡拿著快鐮刀。這正是施行審判(鐮刀)的基督,要收割的莊稼。這與但7:3「駕著天雲而來」的人子相呼應。

  另一位天使的手裡也拿著快鐮刀收取地上的葡萄。收割莊稼(啟14:14-16)和收割葡萄(啟14:17-20)兩者都同時指向終末的審判。收割莊稼是指神接收其子民,是終末的收成,而不是審判;相反,收取葡萄卻包含了收集和「端」葡萄,其中描述正要突出聚集邪惡勢力並將之殲滅(「端」)的審判。總而言之, 神是最終的審判者,是歷史的掌權者,在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仍坐著為王。信徒在地上不單擁有地上公民的身分,我們必需確認我們同時是神國子民的身分,並且「順從神不順從人」是信徒生命最高的指導原則《聖經》告訴我們必須尊主為大,因為「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所以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自 97 回歸後我們不斷面對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的衝擊,我們必需要︰

  1) 認定是主。即或不然,仍要高舉祂的主權,仍專心倚靠祂。「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3:5-6)

  2) 恆切祈禱。「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2:1-2)恆切為這城求平安,求主仍以憐憫為念。

  3)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表達甚或抗爭,免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也免給人有打壓的藉口。

  4)不同政見,不同立場要彼此尊重,包容,彼此相受,在基督裡尋求合一。基督的身體——教會是合一的。「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7)

  保持冷靜,切勿衝動,「度義而後動,是而不可見悔也。」
(2019.06.15-16)

2019年5月18日星期六

家書 ── 從接納走到接待

家書 ── 從接納走到接待
曾翠雯傳道  

  崇拜,對象應該是甚麼人?其實不同年紀、身份、性別,只要是信靠及求告主名的人,都可以同來崇拜。

  筆者十年前在一間教會實習,體驗孩童與父母一起崇拜是一幅多麼美的畫面。這份渴望一直存放在心中,祈盼一天能在母會華基堂重演,實在是一件美事。

  過去為了三歲以下幼兒及父母可以一起參與崇拜,教會安排他們在開心樂園觀看崇拜直播,可是父母因種種的掛慮纏身,未能專注地參與整堂崇拜,部分夫婦亦因而感到靈裡乏力。

  上個月兒童部六位導師到一所教會觀摩,他們歡迎親子在主日崇拜裡一起敬拜,直到奉獻完畢,親子便一起回到課室繼續學習約30分鐘,讓他們透過親子遊戲、唱詩歌、聖經故事和茶點,親子間彼此互動建立關係,從中聆聽主的慈聲。

  教會正是一個給上帝兒女共同學習敬拜的地方,父母親帶同孩子到教會,不只讓孩子跟老師學習聖經,還要和孩童一同學習信仰生活,自小教導孩童一同在崇拜中經歷與主相遇。因此,我們這些已領受主恩的兒女,每一位來到主面前,首先必須專心對準一位敬拜對象──我們的上帝,就是那位尊貴聖潔的至高者。教導我們放下自己,來到神面前,接納自己和別人都是蒙恩的罪人,並求告主賜一顆清潔的心等候上帝。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19︰14)

  教會在未來的日子會安排親子在崇拜中一起敬拜,我們將會以怎樣的態度接納進而接待這些小孩與我們一起敬拜這位至聖的上帝?讓我們不靠己力、想法,同心求告主的引領,叫我們一同經歷主的信實,並有更多人可以來到聖殿中專心敬拜上帝。
(2019.05.18-19)

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

家書 ── 受苦的榜樣︰義人因行善受苦

家書 ── 受苦的榜樣︰義人因行善受苦
湯頌年牧師  

獨自在山坡 高處未處高 命運在冷笑 暗示前無路
浮雲遊身邊 發出警告 我高視闊步
雖知此山頭 猛虎滿佈 膽小非英雄 決不願停步
冷眼對血路 寂寞是命途 明月映山崗 倍覺孤高

  這是1979年香港亞洲電視一套電視劇《天蠶變》主題曲的歌詞。它牽引著我的思緒,讓我聚焦在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思想耶穌受苦的榜樣︰義人因行善受苦的課題。

  彼得說︰「你們若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彼前3︰13)這句說話表面上顯然是不完全正確。事實上,在現實的生活中,因行善受苦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彼得那個時代,門徒也因信仰受苦,並且也有殉道。按世界的叢林定律應該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整路冇屍骸」。其實,彼得的意思是說︰「你們若熱心行善,有誰(能夠)害你們呢?」彼得隨後立即為他所說的這句話來作解說。

  受苦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世上有誰沒有受過苦呢?苦難是這罪惡世界必然的產物,苦難與人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對苦難可以有各樣不同的解釋,但人生卻仍然可以因著種種不同的原因而受苦。諺語說︰「一人做事一人當」,這句話絕對是不正確。一個人做錯事可以連累許多人受苦。例如因人醉駕而生的車禍使人終身痛苦,人投資的錯誤,可以使一家庭的人陷於經濟困境中受苦,國家出現暴君或昏君,可使生靈塗炭…等;自然災難也可使許多人受苦;人也可以因「行惡受苦」…等。彼得在這裡要處理和解答的是義人「行善受苦」的問題,他下了一個結論︰「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3︰17)彼得的意思是︰既然受苦是必然的事,行善受苦總比行惡受苦為佳。

  首先,彼得回答這問題說︰「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彼前3︰14a),彼得首先引用了耶穌登山寶訓的教導︰「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5︰10-12)耶穌強調那些為義受苦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可以得著天上永恆的「大」賞賜。

  人在受苦中感覺痛苦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只聚焦在「我」自己身上,只想著「我」是一位「受害者」;因而產生了自憐,自怨的心態;又或者只聚焦在「別人」——那位「加害者」身上,因而產生了不平、埋怨和仇恨的心態,這些心態都能使我們陷入痛苦莫名的深淵之中。

  彼得提醒我們,我們可以有另一種想法和心態,就是轉眼仰望耶穌,思想他受苦的榜樣,羨慕天上的賞賜,永恆的福樂。以這種心態生活,就能從纏累著我們的自憐、苦毒和仇恨中釋放出來。「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生出來」(箴4︰23)。

  第二,彼得跟著說︰「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彼前3︰14b-15a)。彼得在此引用舊約先知以賽亞的話來作解釋說︰「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他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賽8︰12-13)彼得在此解釋為什麼我們行善反而受惡人[加害。] 我們應當不要怕惡人害怕我們行善,因而顯露出他們的惡,因此遭到他們的加害。反之,我們更應當因敬畏上帝而遵行主道,顯露他們的惡,就必得天上永恆的賞賜。

  耶穌為何受苦?因耶穌是真光,光照在黑暗中,黑暗卻不接受光。耶穌在世上時宣講真理,行出真理(因為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這樣他就更顯露出當代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惡和不義,所以他們「怕」,怕耶穌的善行把他們的惡行顯露出來,就把他釘在十字架上。

  彼得在此勸勉我們行善不可喪志,當敬畏上帝,只「怕」上帝一位,不要怕權貴和惡人而不行真道,因為門徒必得天上的賞賜,榮耀的冠冕。

  耶穌的結局表面上在世人眼中是失敗和死亡,他被凌辱,被釘在十字架上,但實際是復活和得勝,彼得說︰「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着肉體說,他被治死;按着靈性說,他復活了。」(v18)

  今天耶穌知道他自己的兒女,祂的門徒因遵行主道而受苦,受逼害,坐牢,甚至殉道。主看見,主知道,主瞭解。在洪水泛滥之時,他仍坐著為王,仍掌管歷史,仍是全宇宙掌權者。耶穌基督要的門徒在世上常常思想和學效他受苦的榜樣,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祂為那些遵行主道,行善受苦的門徒預備天上的賞賜。
(2019.04.20-21)

2019年3月16日星期六

家書 ── 大齋節期間的反思

家書 ── 大齋節期間的反思
張立民傳道  

  聖經記載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後,被聖靈引導到曠野進行四十晝夜禁食祈禱,作好祂在世上事奉的準備。為此,中古時期的教會,在教會年曆中制定了為期四十天的大齋節(又稱預苦期),好讓信徒守齋、默想、反思與記念耶穌基督走過的十字架道路,仰望耶穌救贖的恩惠。

  在大齋節期間,我們可以作什麼?我們可以安排一些屬靈操練,如讀經、祈禱、禁食、靜修或慈惠、義務工作等,也可以學效主耶穌受試探的經歷,實踐簡樸飲食及生活,禁制慾望的訴求,操練節制克己。另外也可以閱讀一卷福音書認識基督耶穌的事跡,從而反思自己的屬靈景況。

  大齋節每天的倒數都是指向耶穌基督在地上最後一段的人生,同時標誌著祂從死裡復活的榮耀事件,故此我們也要實踐傳福音使命,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救法,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 (徒四12)

  《標竿人生》一書作者華理克牧師(Pastor Rick Warren),分享他父親的遺言,如何影響著他的事奉。華理克分享他父親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家人都在他旁邊,其父突然變得很激動,一直在努力想下床。當然,他身體太虛弱,起不來,家人問他︰「你要做什麼?」他回答說︰「我要為耶穌多救一個靈魂!我要為耶穌多救一個靈魂!他一遍又一遍重複這句話。他在接下來一個小時內把「我要為耶穌多救一個靈魂!」這句話大概重複了一百遍。

  聽罷華理克牧師父親的遺言,請問我們的心是否受激動?我們對傳福音是否滿有負擔?3月23 及24日為教會的福音主日,讓我們把握機會,邀請未信家人、朋友參與福音的筵席,使他們有接受主的機會,求聖靈在信徒及未信者身上大大動工,使更多人願意還福音的債,使更多人歸信主。

「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2019.03.16-17)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家書 ── 耶和華必與你同在(撒上17:31-40)

家書 ── 耶和華必與你同在(撒上17:31-40)
馮陳碧珊傳道  

  撒上17章記載了一件可說是大衛「見工」的事,從中看出他面對極大挑戰時,怎樣靠著過去的經歷,迎接面對的困難及挑戰,因為祂深信耶和華必與他同在,必帶領他經過。我們嘗試透過這段經文回顧一下過去我們怎樣經歷主的帶領及賜給我們的一切,而今天我們又如何靠著這些而面對眼前的困難。

大衛的目標(31-32 節)
  前文提到大衛受父親所託,送餅給戰場上的兄長們。那時正是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歌利亞對陣的時候。他「膽粗粗」地提出與非利士人戰鬥,經文記載他十分明確地說出他要去與非利士人爭戰,顯出他無比的信心。他如此肯定要去出戰,因為他清楚自己民族的身分及使命,他有信心耶和華會幫助他完成。昔日大衛就是如此有著清晰的使命及想法,雖然我們的處境與大衛的差天共地,但今天在你的生命中,你又如何看你所擁有的身份及從中帶給你的使命呢?

大衛有何履歷(33-37節)
  縱然有清晰的使命及目標,要出戰也要有無比的信心,究竟大衛的信心是如何建立的呢?能夠令他得勝的把握是甚麼呢?當掃羅聽到大衛要去迎戰時,他即時反應是不可能的。因他覺得大衛太年輕,又沒有出戰的經驗,但大衛的回應卻是他過去的經驗正是他能夠勝任的憑據,他深深經歷,也如此的相信「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
  大衛清楚自己的「履歷」,肯定耶和華參與其中,這使他對於要完成眼前這個極大的挑戰大有信心。在你的人生中,上帝又如何帶你走過呢?不知道你如何理解其中的經歷,但肯定的是你人生路上,當你一步一步的走上時,上帝從來沒有缺席。

大衛如何面對眼前挑戰(38-40 節)
  最後,當掃羅容讓大衛出戰後,大衛是怎樣去迎接他的敵人呢?他捨棄別人合用的方法,而選擇適合自己專長的方法去應戰。他所用的幾塊石仔正好代表大衛清楚自己的恩賜、才幹及特質等,這些都是他獨有的。而你的「石仔」又是甚麼?你又如何使用它們來迎接面前的挑戰呢?
  面對非利士人哥利亞,大衛胸有成竹的迎戰,他視眼前這個挑戰是一個莫大的機會,可以再次經歷上帝,因為他知道在他的履歷中,耶和華曾參與其中,也深信耶和華必會帶他經過。今天,相信大家在生命中要面對不少挑戰,盼望大家也能如大衛般有莫大的信心,因耶和華上帝昔日如此帶領我們,深信祂必與我們同在,必帶領我們經過今天,或是明天的種種挑戰。
(2019.02.16-17)

2019年1月19日星期六

家書 ── 誰揀誰

家書 ── 誰揀誰
梅基傑傳道  

路5︰27 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
28 他就撤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
29 利未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

  當時在羅馬政府統治之下,羅馬人招募了一些猶太人當税吏,協助羅馬政府在每一地方徵收稅項,大多是關稅。這些稅吏要首先向政府人員交上一筆很大的金錢,才可正式成為合法的税吏。他們成為了稅吏後,就可以任意徵收稅項。通常他們都會徵收較政府規定為多的稅銀,中飽私囊。

  猶太人憎恨稅吏,是因為他們為羅馬政府工作,而且又乘機榨取同胞的金錢。所以稅吏雖然有錢,但社會地位不高,猶太人是不願與他們交往的。而與他們相聚的,也多數是流氓和無賴之徒,被猶太人視為罪人的罪人。

  耶穌在醫治癱子後,看見這位税吏利未(在馬太福音利未則被稱為馬太)坐在稅關上,耶穌便呼召他,利未就立即放下一切跟從了耶穌,利未並沒有主動找耶穌,而是耶穌親自去呼召他。

  利未不單只撇下工作及身份,其實從工作及身份得來的權力及豐厚收入也一併放下,這是一條不歸路。利未堅決跟隨耶穌,也代表着他的人生主權交由主掌管。

  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只會撤下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卻很少人會撤下自己所看重及倚靠的東西。除非,有另一樣比這些更寶貴,更值得去擁有。

  利未跟隨了耶穌後,就在自己家裡大排筵席。在當時的社會,人們不是隨隨便便邀請人回到自己家裏吃飯,一般都只會邀請熟悉的或很信任的朋友。

  尤記起以往在職場工作時,曾經也遇過一位海外的顧客,與他生意合作都有好幾年,並且對他的背景和要求也有一定的了解及認識。然而有一次公幹,當我拜訪他時,他竟然特意邀請我到他家中進餐,並且向我介紹他的家人,這次飯局讓我更深入認識他、他的家人和他們生活習慣,這飯局也代表著他對我的信任。

  同樣利未邀請耶穌到他家裡一起進餐,也表示着對耶穌的肯定,而且他還邀請許多的稅吏和別人(在馬太福音別人則被稱為罪人),讓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已跟隨耶穌,同時,也可讓其他人認識耶穌,耶穌的出席更是對他們的接納。

  耶穌的呼召,利未就即時有回應與行動。今天耶穌棟選我們,我們又如何棟選?會立即跟隨耶穌嗎?將生命的主權全交給他嗎?
(2019.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