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家書 ── 走在「向內走」的旅程

家書 ── 走在「向內走」的旅程
馮陳碧珊傳道  

  過去大半年,因著疫情關係,改變了不少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上班一族由每日返回公司工作變成在家工作、遙距辦公;學生們由面授上課變為網上上課;與此同時,也因著限聚令關係,大家多了留在家吃飯,生活習慣完完全全地改變,非必要的約會及外出的娛樂也盡量的減少。雖然生活中充滿不少因不可預測而帶來的恐懼與不安,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但與此同時,當一切活動都減少,讓我們可以靜下來,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接觸,聆聽我們的心靈。

  相信與不少弟兄姊妹一樣,在我們信仰的成長歷程中,大多數的時間我們也是被訓練用「頭腦」去認知我們的信仰,很多的知識、經驗及學說常常充斥在腦海中,幫助我們去明白、去分析,去計劃。我要強調這是需要的,但確實我們卻很少學習單單用「心」去領會。

  過去無論在機構或是在教會的服侍當中,看見人很多的需要,確實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去解釋、去幫助他們解決處境上的問題,甚或是屬靈的狀況。但很多的問題及需要的背後,其實是關乎人心靈深處裡的渴望。過去一段日子,我也曾涉獵不同的靈修傳統,從中學習及操練,與主建立一份獨特而親密的關係,追求及活出生命更深層的意義。

  在不同的靈修傳統中,天主教的靈修學也蘊藏不少寶藏,值得我們去發掘,去學習。不同的修會,如熙篤會、方濟會、本篤會、道明會、慈幼會、耶穌會等都是按照會祖從聖靈所領受的,各以獨特的方式去跟隨復活的基督以回應上主的呼召。 近月我參加了思維靜院舉辦的依納爵靈性培育課程,此靈修方式是以耶穌會創辦人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經驗及洞察為本,當中著重反省和祈禱,從我們人性的經驗開始去學習反省及禱告。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與主相遇之處,關鍵在於我們有否特別去留意、區分以致能夠與對有關經驗及主所賜的恩典有更多的明瞭及頓悟。

  因此,在其中的操練就是不斷的透過從自己的內在經驗,及與外在世界的接觸中,不斷地辨別主的旨意,並且聆聽主在我們心靈深處的觸動。導師們稱這為「向內走」的祈禱,我們一貫的禱告習慣都是「向外走」,就是向主訴說他人或外在的處境,並聚焦在如何行動、回應、應該做甚麼等。而「向內走」的祈禱,則是分享自己的狀況。「向外走」的禱告主要留意表層感受,而「向內走」的則由留意內在感受及這習慣會否已成為一個慣常模式。「向外走」的禱告中,我們會祈求主改變處境及他人,而「向內走」的,則祈求生命中所需要的恩典,

  因此,「向內走」的祈禱就是,讓人停下來,留意自己內在的動態及感受,意識到和接受自己內心的真實,包括我們不願面對的部分,從中發現真我,發現那個充滿主恩典的自己。面對生命中的遭遇,我們慣常去祈求主的指引如何「向前走」,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但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向內走」的旅程,願意我們一同學習在禱告中發掘真正的自己,並且心懷謙遜的接受這真我。同時,也學習聆聽及回應上主的呼召,好使我們在生活中能活出上主所創造的自己,與主建立一份獨特而親密的關係
(2020.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