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星期六

家書 ── 一生何求

家書 ── 一生何求
湯頌年牧師  

  1900 年,義和團運動席捲山西,太原的東夾巷教堂、大北門教堂以及教會醫院、教會學校先後被焚燒,城內的外國傳教士被山西巡撫毓賢以保護安全為藉口全部監禁於豬頭巷客館。6 月 13 日,毓賢將 44 名外國傳教士、17 名中國教民以及從壽陽押來的英國教師畢翰道一家 7 人全部帶到巡撫衙門西轅門前,在百姓的圍觀之下逐一殺害,行將就戮的婦孺哀號之聲慘不忍聞,教民們被殺後,梟首示眾,剖心棄屍,極度殘酷。

  據統計,「山西教案」席捲全省 79 個州縣,全省被殺外籍傳教士及婦孺計 241 人,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在山西省北部共有 23,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被毀教堂、醫院 225 所,被燒拆房屋兩萬餘間。在這些被義和團殺害的宣教士的臨終遺言裡,他們都表示沒有後悔回應主的呼召來中國宣教,他們也深信他們的血會像水泥般成為地基,上帝的國會在這片土地上延綿,他們堅信在他們離世後必與主同在。

  數年前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接受訪談,對於「人生的目的」發表一段精闢的看法,以下是當年華理克牧師的談話:

  有人問我,人生的目的是甚麼?我答道:簡單的說,人生是為永恆作預備。我們被造,原本就不是要長生不老;上帝乃是要我們與祂同住在天堂。有一天我的心臟會停止跳動,那是我身體完結的時候,但卻不是「我」的終點。

  我在地上可能活個60至100年,但在永恆裡卻將待上億萬年。此生只是一場暖身活動和彩排,將來我們在永恆裡所要作的,上帝要我們在地上先練習練習。我們是被上帝所造,也是為祂而造的;除非你弄清楚這點,否則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問題:你若非正在一個問題中,就是剛從一個問題裡出來,再不就是正要進入另一個問題。

  人生為何如此?那是因為上帝關注你的性格(character),超過你的安逸(comfort);祂希望讓你的生活聖潔(holy),超過讓你的生活快樂(happy)。 我們在地上的生活,可以是相當快樂的,但那並非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讓「性格」成長,變得更像基督。

  過去我總以為,人生就像許多高山和低谷:你會經過一段幽暗的時刻,然後到達山峰,如此周而復始。但現在我不再這麼認為了。與其說人生是許多高和低谷,倒不如說它像鐵道的兩條鐵軌,好事和壞事總是同時並存在你的生活中。不論你的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的事,總會存在一些不好的事,是需要你去克服的。反之,不管你遭遇多少壞事,總還有一些好事是你可以感謝上帝的。

  你可以專注在你生活的目標上,或者專注在你生活的煩惱上:如果你專注在自己的煩惱上,你將成為自我中心,心裡充滿「我的煩惱」、「我的問題」、「我的痛苦」。但擺脫痛苦的最簡單方法之一,就是將焦點從自己身上轉向上帝和別人。

  你必須學習處理人生中的好事和壞事。我們須要問自己:我要為何而活?錢財?名聲?我要被甚麼所驅策?壓力?罪惡感?苦毒?物質主義?還是要受上帝在我身上的目的﹝旨意﹞所驅策?

  上帝把我放在這地上,不是只要我做完一張待辦清單。祂關注我所是(beings),超過我所做(doings)。換言之,這世界和我們在這世界所遭遇的所有的事,都好像一個煉金的火爐,為要把我們生命的雜質除去,使我們更像基督,成為精金。

  在《聖經》中常提起的「那日子」,對惡人來說,這是審判的日子,對受欺壓的義人來說,這是拯救的日子。「到那日」我們不能再倚靠世人,不能再倚靠財富,權勢和才能,「到那日」會被審判及毀壞的東西並不可以成為當下我們倚靠的對象,由此可見,以「到那日」心態過活的人生,也就是以末日的審判與拯救來定義當下的生活態度,這是一種有終末向度的人生。

  我們很多時候會失去了終末的向度去過我們的人生,我們著眼於現在的事,敬拜現在的偶像,看上帝為一個幫助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上帝,而不是驅使我們走向終末的上帝,這位上帝在我們心中太小,只能解決我們當下種種現實的問題,當我們太重視當下,我們便忘記我們永恆的家在終末,以致我們錯誤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現在,忘卻了來生的應許。人的一生何求?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拿什麼換生命呢?」( 太 16:26 )
(2018.03.17-18)